2018年5月31日 星期四

时政频道: 长三角一体化 新机制催生新动力(聚焦高质量发展)

时政频道
时政新闻 
长三角一体化 新机制催生新动力(聚焦高质量发展)
Jun 1st 2018, 00:00, by 本报记者 郝 洪

  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一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炙手可热。从经济发展到生态保护,从文化建设到法治环境营造,诸多话题都和一体化密切相关。

  上海虹桥商务管委会与江苏苏州、浙江金华全面深化合作框架;江苏昆山花桥与上海安亭"双城共建";沪、苏、浙、皖8家科普场馆结盟;四地检察系统共建区域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机制……

  一体化快进的背后,是对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我国最具发展活力之一的长三角如何提升、再突破?

  去年底,三省一市在苏州召开高层领导座谈会,明确共同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并携手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组建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编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各项专题合作。新协作机制催生新动能,激起一体化新浪潮。

  从定期磋商到合署办公,组建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

  武康路103号甲是上海市发改委培训中心所在地,今年1月,三省一市抽调精兵强将组建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在这里合署办公。被抽调的17个人中,上海10人,浙江3人,江苏安徽各2人。他们有的来自省级发改委和交通厅,也有的来自地市政府,如浙江嘉兴、嘉善。

  "大家根据实际项目、任务分成不同的组别,没有身份区别,只有分工不同。"上海市发改委地区处处长谭盛源说。

  新协作机制重在"合"与"实"。"协同发展需要面对面,不能背靠背,长三角合作办的建立就是要做实区域协调运作机制。"上海市发改委主任马春雷说。

  早在2008年,长三角就建立起"三级运作"区域合作机制。决策层,即"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决定和决策关系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重大事项;协调层,即"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协调推进和检查督促跨区域重要合作事项;执行层,包括"联席会议办公室"和"重点合作专题组",设立包括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环保等12个重点合作专题,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推进落实。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的成立,丰富了执行层,使得区域协调对话机制常态化、制度化。"过去主要靠电话交流,每年举行几次会议,现在面对面办公,有什么问题,抬头就能沟通。"浙江省发改委地区处工作人员华毛说,"大家在一起谋划事情,从问题导向转为发展导向,看得更高、更长远。"

  讨论磋商的过程也是利益博弈的过程。

  成立半年来,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抓紧编制完成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规划了包括交通、能源、协同创新、信息网络、生态、公共服务、市场环境七大方面的工作,是未来3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大家一方面推动各自所在地区重大合作事项能纳入"行动计划",另一方面,就未达成的事项充分沟通,寻找其他合作途径。

  华毛提出浙江希望今年能着手解决的"断头路"有17条,而目前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梳理出一批计划年内开工的"断头路"项目是14条。"并不是大家提出来的就能纳入此次行动计划,也要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需求和项目推进时机,寻找一个平衡点。"马春雷说。

  一体化不是一样化,"增量思维"推进区域融合

  17个人,如何支撑得了这么多区域协作项目的开展?"我们背后有庞大的专题合作团队。"马春雷说。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重在区域合作的战略研究、总体策划、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具体的协作则是通过项目来推进。专题合作组按年度工作计划明确项目,确定目标任务,分头推进落实。

  无论是战略协同还是专题项目合作,新协作机制需要凝聚共识。在马春雷看来,这个共识既有对长三角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优化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也有对"增量思维"的认同。"不是你有的我也要有,而是发挥各方优势,互补互利,各方都有新的利益增长。"

  "增量思维"正推进着长三角跨省交界区域产业、小城镇的重新布局、整合。

  5月21日,上海市嘉定区与苏州市签订战略协议,共同构建"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谋求科技、产业、资源、市场、人才等领域同城化发展。

  "别小看这3个边界小城,一旦它们深度融合,所爆发的能量惊人。"曾经主政嘉定5年的马春雷说。嘉定是上海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和制造业强区,昆山、太仓则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2017年,三地的GDP总量达到6900多亿元。

  三地协同发展当然不是简单的GDP相加,而是要激发出乘数效应。以汽车产业为例,嘉定有上汽大众和上汽乘用车两大整车厂以及零部件企业300多家,研发机构100多家,汽车专业人才3万多名,昆山、太仓的汽车配套企业星罗棋布,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与此同时,上海地铁延伸到昆山花桥,太仓港、洋山港联动二点合一通关,各种同城效应,推动着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如果三地在技术创新、人才培育、社会公共服务上深度接轨,无疑将提升汽车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增量思维"带来的变化不仅仅在"嘉昆太",还有上海西南部的"沪嘉杭G60科创走廊"。一条高速公路串起了上海、浙江嘉兴、杭州的高科技园区。2017年7月,三地签署合作协议,以G60高速为纽带,打破行政区划,推动科创要素自由流动、自由组合,共建共享区域创新体系。

  "2015年我们开始探索G60创新走廊,只是从嘉兴发展的角度考虑,将上海研发优势与浙江制造业优势结合,随着沿线企业的发展,一体化的受益者又反过来推动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共建。"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院长王涛说。

  眼下,长三角诸多跨省界区域正在寻求深度融合裂变。包括上海崇明东平—江苏海永—江苏启隆城镇圈、金山枫泾—松江新浜—浙江嘉善—浙江平湖城镇圈等,一批邻沪地区跨省城镇圈都在统筹规划中。

  更多地发挥市场力量,民间联盟成一体化新载体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浪潮奔涌,一大批民间联盟纷纷出现,它们正和企业一起参与到长三角一体化推进工作中。

  4月21日,沪苏浙皖四地25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成立了"长三角双创基地联盟",定期于长三角各地举行大企业对接会和投融资交流会。一个月下来,联盟完成了51次有效对接,10家优质创业项目路演。

  "上海有创新企业想到江浙皖去,或者外地创新项目想来上海投融资,但由于缺乏一个有公信力的沟通服务平台,该找谁、项目靠不靠谱,心里很没底,沟通成本很高,因此政府有意引导成立了这一个联盟。"上海市杨浦区发改委主任缪荣斌说。

  不同以往,杨浦区引进了一家企业来承接联盟的运营。过去,政府做"月老",有时费力不讨好。"我们不了解市场,不知道企业的实际需求,而专门做服务的这些机构身在市场,做起来得心应手。"上海市杨浦区创新办工作人员王荣感慨。

  "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我们必须发挥市场作用。"马春雷说,不仅鼓励产业联盟、园区联盟等各种致力于打破行政区划的民间合作组织,还要调动一批世界级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到长三角一体化工作中来。

  复星集团正牵头一批浙商致力推进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去年9月,复星牵头万丰、奥特等浙商企业组成民营联合体,与浙江省政府正式签约杭绍台铁路项目,中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正式落地。

  "杭绍台铁路一旦建成,将向北辐射长三角,促进长三角城市群联动发展,向南直达珠三角与港澳地区,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复星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集团董事长温晓东说。

  长三角一体化新浪潮,正吸引着众多赶潮人。


  《 人民日报 》( 2018年06月01日 10 版)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