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5月20日电(陈晨)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今年五月份,银保监会表示,将推出12条对外开放的新措施推动新一轮的金融开放,包括降低投资门槛、放宽持股上限、取消业务审批等。
这一轮的金融开放,会不会导致"狼来了"?如何有效地平衡开放和监管、创新和风险等一系列问题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5月11日至12日,主题为"压力测试:在宏观审慎下促进业务发展"的首席风险官论坛在上海举办。这场活动由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主办,汇聚了国内外金融风险管理学者、监管机构代表,以及首席风险官们,与会者充分交流了当前热点风险问题,及以压力测试为代表的风险管理手段。
上海市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副局长过志英女士为首席风险官论坛作开幕致辞。她说,陆家嘴金融城根据上海市具体的工作部署,已经采取了一系列金融风险防范措施,在集聚金融机构,完善金融市场同时,高度重视金融风险防范。
随后,全球风险管理专业人士协会(GARP)总裁和首席执行官里奇·阿波斯多利克先生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副主任胡志浩博士就中外金融风险趋势分别进行综述,并展开对话。
胡主任认为当前最需要关注的两个问题是:风险管理面对业务、机构、系统三个层次,虽然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性日趋显现,但相互之间的贯通性是否能得到加强?新技术、新工具的出现能给风险管理带来哪些变化?里奇对此表示赞同,他说GARP非常关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发展,在这方面中国已经是全球的领导者了。此外,GARP风险研究院(GRI)还特别关注非传统的操作风险问题,已经展开了针对模型、气候变化、第三方风险、风险弹性等前沿风险的研究。GARP认为尽管经济和金融可能具有周期性,但我们应该始终致力于加强金融体系的弹性和韧性。
里奇现场表示,过去五年,他深感中国的快速变化和长足发展。特别是中国在金融科技、移动支付领域的进步,"一带一路"倡议下对外投资的快速发展,以及金融业逐步向海外金融机构开放,让他不由点赞。"目前中国金融服务业市场的监管是严格的,希望在这个市场中分一杯羹境外金融企业必须要学会如何在监管条件限制下发展自己的业务。企业不仅要保证自身金融服务的稳定性,也要保证整个市场在监管进一步到位后,开放的金融服务市场能以一种安全健康的方式继续发展。其实,任何一个市场都需要更完善的监管,不仅仅是在中国。"
交通银行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孙荣俊先生从银行风控角度出发,在主旨演讲中重点探讨了银行从业者面临的来自监管、政府、同业、市场和内部转型的五大压力。他认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风险管理,其中的关键则是如何用好大数据,这就离不开银行业之间形成合力。孙荣俊先生还分享了交通银行风险团队最关注的六大领域:信用卡、信用债、政府隐性债务、多元化集团、老国企、房地产,这些领域对银行的系统性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据了解,中外银行业的交流也在不断增多。"业界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对大家来说都是很好的机会。在产品和创意上大家能够一起合作,一定会大有裨益。" 里奇向记者介绍 ,"这次的论坛活动让GARP得以进一步了解了当前国内金融风险领域的机遇与挑战,并为GARP中国风险特色内容的研发提供了更多思路。" 里奇还认为,建立独立的、能够促进全球性合作,同时得到监管部门和业界信任的研究机构有助于防范系统性风险。GARP旗下的"全球基准倡议(GBI)"正是一个这样的机构,通过对保密且脱敏的数据进行分析、开发和研究,它能够高效、准确地为需求方提供跨境风险分析结果和解决方案。另外,他也强调了风险教育的重要性。他表示,在整个机构内部提升对于风险的认知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是防控风险问题的起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张海云教授、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风险专家卜永强博士和智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陆天羽博士就中外银行压力测试的最佳实践和创新发展进行讨论。针对嘉宾们提出观点和疑虑,GARP风险研究院(GRI)联合主席乔·佩斯利女士还特别在5月12日下午组织了"压力测试工作坊",她不但从监管者的视角梳理了监管压力测试的定义、好处和发展历程,也从从业者的角度解释了压力测试的不可或缺性、压力测试在企业层面的实施的过程和内容,以及压力测试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最佳实践方案。
在此次上海之行中,GARP还访问了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并在"FRM金融风险管理论坛"中与近百位上财学子分享了风险管理的发展历史,以及未来金融风险管理专业人士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5月18日,2019年上半年的金融风险管理师FRM考试在全球展开,全球风险管理专业人士协会(GARP)选择在此时访问上海,并与中国同行们进行深入交流彰显了协会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开发中国风险特色内容的雄心。GARP是一家拥有来自超过195个国家的150,000名会员的非营利会员制机构,通过"创造一种风险意识文化",致力于通过教育、研究和推广全球最佳实践来推动风险管理行业的发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