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1日 星期二

传媒频道: 广州日报:谁来为APP过度索权"踩刹车"

传媒频道
传媒新闻 
广州日报:谁来为APP过度索权"踩刹车"
May 22nd 2019, 00:00, by 练洪洋

  "我的手机APP一打开网页,就弹出各种抽奖小广告""看个视频,却要求获取我的通讯录权限,不打开权限就无法观看""下载后安装APP,需要获取我的地理位置信息,不同意就装不了"……手机APP要求权限过多、过度收集信息非常普遍,也是被吐槽和投诉的技术霸凌"重灾区"。(见昨日《人民日报》)

  "公地悲剧"是经济学上的一种理论模型,可以表述为,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从而造成资源过度使用和枯竭。用户手机中的个人信息,本是"私地"而非"公地",但在APP过度索权的语境下,"私地"照样上演"公地悲剧",一些APP运营者怀着"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的心态,向用户过度索权。哪怕所得信息"千年用一回",也要顺手索个权。

  普通用户在下载、安装APP时,面对弹出"是否允许××访问你设备上……"的提示,总是"秒勾",并不知道自己被索取了多少权限、让渡了多少隐私。今年3月,上海市消保委对39款手机APP开展涉及个人信息权限评测,结果显示:15款网购平台类APP中10款有问题,13款旅游平台类APP中7款有问题,11款生活平台类APP中8款有问题。可见,APP过度索权到了何种程度。值得玩味的是,评测同时显示,许多APP向用户所索取的权限并未在应用中进行使用。"宁可杀错,也不放过"彰显某些APP索权之贪婪。

  对于"公地悲剧",经济学家给出的方案是,明确和稳定产权。科斯定理证明,一旦产权明确规定,无论将产权划归给谁,最终总能达到该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使用。应该说,用户个人信息的"产权"是明晰的,属于用户个人所有,既然如此,为何仍无法避免"公地悲剧"?理论从纸面落到地面,就像种子落地生根,需要外部条件作保障。个人权利的实现不能只有主张,还要有效保障,否则难免悬空。审视现实,无论是制度供给还是执行保障,都难言完美。对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网络安全法》明确必须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等原则。何谓"必要",就要看解释者的身份了,网络运营者当然满足于用户所认为的"必要"。

  问题存在不是一年半载,公众对此也啧有烦言,APP过度索权并未收敛,谁来"踩刹车"?在这方面,APP商店或应用市场、网络管理部门、消费者委员会、APP供应商、用户个人等都应该有所作为。以APP商店或应用市场为例,对于上架APP产品进行安全认证,可在源头上防止过度索权问题暗生;以消委会为例,不仅要对APP过度索权问题进行测评、披露,还可以对违法APP提起公益诉讼,以解决用户个人维权成本高、收益低问题。

  社会进入"APP生存"时代,APP行为事关公众权益乃至公共利益,绝非小事,必须引起各方高度重视。对于APP过度索取问题,不能总是止于媒体呼吁。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