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9日 星期日

时政频道: 站上新风口 激发新动能(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时政频道
时政新闻 
站上新风口 激发新动能(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May 20th 2019, 00:00, by 本报记者 侯琳良 刘诗瑶 李心萍

  青草茵茵,绿树成荫——踏访浏阳河"第八湾",变化打动人心。

  3年前,这个湖南省长沙市最大的城中村还是"蛛网"密布、违建林立,被称为"城市疤痕"。而今,2000多家视频文化企业注册落地,跻身首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018年实现产值400亿元。

  浏阳河在这里拐下第八道弯,这块三面环水、交通便利的宝贵地块,历经长沙市史上最大规模拆违之后,并没有如人们预测那样成为房地产开发商争抢的香饽饽,却落子为湖南文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变化背后,是长沙市矢志不移奔向高质量发展的决心。"长沙的发展要牢牢深耕实体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要提速,发展活力要增强,经济运行指标要更好。"长沙市委负责同志说。

  2018年,长沙市GDP总量突破1.1万亿元,增长8.5%,其中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49.6%,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11.9%。一个不沿边、不靠海的中部省会,凭什么?

  产业发展"滚雪球"效应加速形成

  湘江中心,橘子洲景区,智能清捡保洁机器人一亮相,便吸引了许多游客围观。灵活向前移动,遇到空瓶等垃圾,伸出机械臂,弯腰、拾捡、扔进身上的圆桶,动作熟练流畅、一气呵成。

  "机器人通过手机云平台操控,一台机器顶得上4位环卫工人。目前需要人员现场操控和维护,5G时代将更智能化。"中联环境公司曾光博士畅想未来城市生活场景:夜深人静时环卫机器人开始工作,人们醒来看到的是干干净净的城市。

  当前,中联环境和全国40多个区县签订PPP模式提供环境服务,行业前景可期。

  从传统的装备制造商转向综合服务商,从单一的工程机械领域跨界环境治理,今日长沙,借势智能制造,融合互联网思维,越来越多的工程机械企业站上产业发展的新风口。

  跳华尔兹舞步、漂移、写毛笔字……5月15日开幕的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上,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块头"玩起这些精细活,令人咋舌。这两天,近1200家全球工程机械企业携最新产品与技术,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同场比拼、同台竞技。

  这个湖南国际化程度最高、行业影响力最大的专业展会,成为长沙在全国乃至全球工程机械领域掌握话语权的鲜明标志。2018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成绩单格外耀眼:整体产值达1660亿元,全球工程机械50强有4强在长沙,全国前5强中长沙占据三席。

  正如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所言,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产业竞争力将越来越取决于产业生态的竞争力,取决于产业生态思维共识的达成。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路高歌,工程机械"湘军"历经沉浮愈益明白,产业发展没有边界,只有持续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产品才能不断找到新的核心竞争力。

  在长沙,融合起来的,不仅是工程机械产业。

  2018年开始,长沙梳理出22条新兴和优势产业链,每条产业链由一位市领导担任"链长",带领设在园区的产业链办公室,针对产业链的关键、薄弱和缺失环节,建链、补链、强链、延链。

  而今,放眼长沙,工程机械、新材料、食品、电子信息、汽车等千亿产业集群多点支撑的格局进一步夯实。从一个重大项目到一个产业链再到一个产业生态圈,长沙产业发展的"滚雪球"效应加速形成。

  以智能制造统领产业转型升级

  没有忙碌的工人,没有来往的物流车,除了机器人在动,整个厂区十分安静。位于宁乡经开区的格力空调生产厂区,自动化率达62%,成为全国家电行业自动化程度最高、智能化技术最新的标杆工厂。

  全国之最,为何出现在长沙?"一方面因为这是个新基地,更关键的是长沙市对智能制造的先知先觉。"格力负责人笑答。

  早在2015年,长沙出台《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进龙头企业改造,以点带面推动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材料等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产品生产周期缩短,企业运营成本、产品不良率降低……踏上智能化道路的企业慢慢尝到了甜头,"要我改"渐渐变为"我要改"。据统计,目前长沙已有464家企业实行智能化改造,今年将力争达到600家。长沙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和项目27个,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的若干政策等先后出台。"长沙要以智能制造统领产业转型升级,把智能化渗透到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语气坚定。

  对于敢为人先的长沙人来说,智能制造远远不会满足于智能化改造。

  3年前,一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在湘江新区破土动工,现在已成为国内测试区之最:场景类型最多、测试道路里程最长、研发办公配套最齐全。百度、阿里、中车等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纷至沓来。过去一年,这个测试区已开展700余场测试,积累5万公里测试里程,下一步还将建设车路协同的100公里开放城市道路和100公里智慧高速的测试区域。

  新经济喊不来、等不来,要靠实实在在干出来。用湘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凌勤杰的话来说,通过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应用场景,抢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地,培育经济新动能,长沙又抢先了一步。

  拆除"三大围墙"加强各方合作

  红砖墙,矮楼房,一条古朴时尚、修葺一新的街道,连起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两所大学。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坐落其间,学生正在调试自己研发的机器人。

  学院副院长黎福海解释道,学院还不是一所能授予学位的正式学院,只是集结了机械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等多个学院的师资力量,将对机器人感兴趣的学生集结在一起,目的是摘下"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

  一墙之隔,就是长沙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这里攻技术,那里攻市场,迈几步就到了。"指着博士生刘理研发的智能搬运机器人,黎福海对其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科研院所和市场孵化器,仅一步之遥——这正是这两年长沙加速建设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带来的新气象。

  过去,岳麓山下、湘江西岸的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因没有围墙而出名。没有物理区隔,并不意味着这方人才热土就更开放:有的科研专利成果往往束之高阁,有的企业寻求智力支持经常无门。

  从2017年开始,在湖南省委部署下,长沙开始拆大学城内的"无形之墙":打破思想观念、行政级别、行业分割"三大围墙",推广"高校+平台""一校一园"合作模式,建立政府引导、区校共建、市场运作、专业运营的合作机制。

  中南大学2014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一项技术,如今已在中南大学科技园总部生根发芽,成长为一家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的"云智教""云慧医"等产品正走俏市场。据统计,由岳麓区和中南大学共建的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开园不到一年,已有150家科技型企业完成工商注册,27家企业签订入驻合同。

  29所高等院校,32位"两院"院士,57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2万科技人才,30万青年学子……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围墙",更多学生毕业进入园区,拆了"围墙"之后的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时刻澎湃着创新动能。

  一个没有边界的产业发展观,塑造城市发展新格局;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跑出发展新作为;一座没有围墙的产学城,绘出发展新气象。长沙经济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20日 01 版)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