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7日 星期五

传媒频道: 人工智能正在进入文学 机器人写诗该"赞"还是"怼"

传媒频道
传媒新闻 
人工智能正在进入文学 机器人写诗该"赞"还是"怼"
May 18th 2019, 00:00, by 胡晓明

  光明图片

  人工智能正在全人类生活的各方面频繁登场:上海洋山港已实现机器人装卸;初级法律文书、部分新闻稿、论文写作的机器人代劳已经实现;IBM开发的肿瘤专家机器人,考过了美国执业医师资格……有人预言,未来20年,机器人将废掉70%的工作:小说家、医生、律师、会计、建筑师、新闻编辑、同声翻译、教练……

  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活,正在被人工智能接手。机器诗人小冰早已出版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九歌、稻香老农等作诗机已经得到承认与实战应用。"谷臻小简",一个能以闪电般速度读完几百万字并理解情绪的人工智能文学编辑,已经年年提交重要的AI阅读榜。小说家已经与机器写手展开深度学习的合作,陈楸帆与AI合写的短篇小说《恐惧机器》已经发表。

  我们这里关心的问题如下:

  一是文学的学习问题。文学家需要学习,但文学家的大脑远不及机器人的"大脑"。机器人可以轻易贮存数千万条诗歌、意象、语汇,以及无数优秀剧本的复杂结构及小说的叙事模式与情绪节奏,然后根据一定的算法,或脱胎换骨,或点铁成金。机器人深度学习能力是人类的百倍速,国棋可做到"左右手对弈"、三天490万局、自行纠错升级。文学的学习方式会发生重大改变。

  二是文学的写作问题。中国诗歌是高度技艺化、文体化的艺术。诗体、诗格、格律、意象、类型、题材、风格、语言模式等,都有套路可寻。换言之,客观决定的因素占据相当重的位置。如果根据大数据及其变量,同时根据它的自行参悟,从逻辑上说,在风格变化上,不难超过人类。想象再来一番同题写作,如"登慈恩寺大雁塔"或"早朝大明宫""前后出塞",机器人不一定写不过杜甫、岑参、王维。风格体系、创作技艺、评价标准等,也将有极大的改变。有人认为文学是创作,标准是会变化的。但是,且不谈机器人能否终将有奇思妙想的创作,首先不能不承认文学也是"制作",是工艺活,有大量手艺的元素,因而技术上高难度的创作,机器人有优势。又有人认为机器人只会被动接受已有的标准。但是想一想"万花筒"就不难明白,一旦可用于变量的题材与手法成几十倍增加,机器人突破陈规陋习、自立新的标准,就完全不成问题。

  三是文学的阅读问题。机器人分析力强,联想力强,辨伪力强,文学分析细读训练渐渐成为不必要,那么人的文学素养如何取得?

  四是文学的私密性。万物联网建成,每时每刻,每事每声,每一个表情和动作,无不被终端记录,上传入云,一切联接,一切存贮,一个零私密的世界,哪有今天诗歌注释家辛苦发现的今典?

  五是人机共存。就算机器不能完全替代人,而人机融合,机器助力于诗人,岂非如虎添翼?然而如何认定一个诗人的优秀与否?人机如何共处?人的位置在哪里?如何理解甚至参与创造机器人的写作新伦理?机器人是否最终取代人类写作?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机器人的好处与可怕究竟在哪里?

  为什么要辩论机器人写诗?不是猎奇,因为早已没有什么新鲜感了;也不是辩论,人工智能会写诗,已经是事实了。只是写得好不好是另一回事。其实写得好不好不需要辩论,因为肯定没有真正的诗人写得好,但得承认它会不断学习进步。那么,我们关心的真正问题是,人工智能写诗这件事,将来或正在到来的一系列社会后果是什么?譬如:

  机器人写诗将来不一定会超过一流大诗人,但无疑会超过大部分诗人。诗人这个身份会不会消失?诗歌乃至文学的价值会不会改变?

  人工智能无疑比人写得快。山水诗、饯别诗、饮宴诗、咏古诗、题画诗等快诗的出现,会不会改变某些重要关系,如人与艺术品的关系,人与山水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人机融合将成为一大趋势,人机关系会不会颠倒,机器来宰制人的意识?

  我们的题目是:《李白很生气,人工智能会写诗?》也许,题目应该改为《人工智能会写诗,祸兮?福兮?》。

  我们不是向大家告知人工智能正在进入文学这一事实,而是为了引发更深入的科技与人文的思考,关心文化与思想的生态。将来与现在,哪些重要的变化正在到来,而面临这些挑战,我们应该早做准备。

  (作者:胡晓明,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