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7日 星期五

理论频道: 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理论频道
理论新闻 
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May 18th 2019, 00:00, by 李永胜

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从世界文明观的哲学高度深刻阐明了文化文明力量在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过程中的功能作用,提出了加强文化交流互鉴、推动文明发展的四点主张,为亚洲各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全球化挑战,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用智慧之光点亮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之路。

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生存土壤,都是人们在一定具体历史实践中创造的,都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所以,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的理念,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在交流对话中增进彼此了解,取长补短、择善而从、累积共识、消除隔阂、求同存异、寻找交集,实现各国文明"他"中有"我"、"我"中有"他"的融合发展,达到和而不同的和谐共生局面。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才能从不同文明中寻找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持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凝结着人类的实践智慧,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看,由于人类历史实践的共同性、普遍性,以及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所处的生存环境的高度相关性与耦合互动性,人们存在着诸多的共同利益、共同价值、共同关切、共同体验、共同美感。但另一方面,不同文明对美的理解又是多种多样的,又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我们以异中求同的思维方式,深谙"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深刻道理,学会在多元文明格局中的文明相处之道,以包容开放之心去欣赏"他"者文明,去探索、感受、理解、体验多样文明之中的不同之美。拥有一双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不仅要各美其美,还要在文明对话交流中美人之美,最终达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大美境界。"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在美人之美的彼此欣赏、交流互鉴中,才能促进世界各国文明交融并进,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形成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磅礴合力。

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历史实践告诉我们,开放带来发展,封闭走向衰落。习近平主席指出,"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这是因为,当今世界是一个空前开放的时代,不同文明在开放包容中交流互鉴,才能从他者那里汲取智慧和营养,获取前行的动力和能量,保持生命活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文明是平等的、多彩的、包容的。所以,"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滋养多彩的亚洲文明,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人类社会在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下,也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创新是民族和国家进步的灵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在当今这个时代,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适应时代变革与实践发展要求,顺时应势、推陈出新、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这是世界文明发展的规律。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我们应通过对话交流,走入不同文明,发现别人的优长,汲取丰富营养,启发自己的思维,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就能够创造出更加绚烂多彩的人类文明。

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尊重平等是基础,美美与共是前提,互学互鉴是途径,创新发展是动力,它们共同构成文明交流互鉴的适宜环境,合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一语道出了文明发展进步的真谛,为我们深刻洞察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与规律,创造更有活力、更加璀璨的人类文明开启了智慧之门。

(作者系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推荐阅读

习近平提出"四点主张":体现促进文明发展的深切愿望

文明与对话是推进文明创新融合的时代课题

文明多样性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信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